黄庭坚 (1045—1105)
洪州分宁(今江西修水县)人。治平四年(1067)举进士。晚年两遭贬谪,卒于宜州(今属广西)。与张耒、晁补之、秦观共称为苏(轼)门四学士。尤长于诗。称“苏黄”,世称“江西诗派之祖”。陈后山以之与秦观共称“秦七、黄九”。
水调歌头
瑶草一何碧,春入武陵溪。溪上桃花无数,花上有黄鹂。我欲穿花寻路,直入白云深处,浩气展虹霓。只恐花深里,红露湿人衣。 坐玉石,欹玉枕,拂金徽。谪仙何处?无人伴我白螺杯。我为灵芝仙草,不为朱唇丹脸,长啸亦何为!醉舞下山去,明月逐人归。
仙草何等碧绿呵,春天到武陵溪游玩。这里武陵溪并非实际的地方,只是暗示陶渊明在《桃花源记》中所写的世外桃源。下两句写这个地方的实景:无数桃花盛开,花丛中还有黄鹂歌唱。这是远隔尘寰,鸟语花香的仙境似的地方,把瑶草生地进一步形象化了。这景物引起词人脱离尘寰,直上白云深处,一展彩虹似的浩气和幻想。但一转念,又有了苏轼的“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”的情绪,也就是没有完全抛弃人间的意思。所以“只恐花深处,红露湿人衣”。下片写自己倚坐在洁白如玉的石上,弹琴自娱。谪仙指李白,没有他用白螺壳杯同饮,又觉得人间寂寞,言外自然有不满之意。下面的“灵芝仙草”,代表世外桃源中的美好事物;“朱唇丹脸”代表醇酒妇人,也就是人间尘俗的一切,徒自长啸,有什么用处呢!因此明月逐我,醉舞下山去了。
清平乐
春归何处?寂寞无行路。若有人知春去处,唤取归来同住。 春无踪迹谁知?除非问取黄鹂。百啭无人能解,因风飞过蔷薇。
无行路,见不到春的行踪。啭,婉转鸣叫,声音好听,但不解其意。因风,随着风。为什么要问黄鹂呢?有这么一个故事,或者可以说明意义。有个戴颙,带着柑和酒外出,有人问他到什么地方去,他说去听黄鹂,因为它的鸣声既可砭责俗人的耳朵,也可以引起诗兴。
江城子